第三讲 || 区块链的哲学基础

在区块链这个领域,我们经常会发现这么一群人,无论区块链的发展环境有多么的不好,他们始终是一群打不死的小强,对区块链的未来无比坚信,持续深化研究区块链的技术、探索应用,并喋喋不休地向周围人宣传区块链的价值,我们称这群人是具有区块链信仰的人。在IT的新技术发展历史中,我们已出现了很多的新技术,如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但还没有一项技术能被其从业者提到这么的高度。

马云是全球互联网/IT领域唯一不具有IT背景,但却拥有最大影响力的全球IT界领袖。这使我们非常好奇,一个学英语的专科生是怎么做到去领导一个以IT为核心的互联网商业帝国的,他的法宝又是什么?在我的另一门课程《软件项目管理》中讲到领导的几个层次,最低层次的领导是领导过程,高一层次的是领导目标,最高层次的领导是领导方向,显然马云属于这一层。在2000年左右,大家对互联网究竟是什么都搞不清楚的时候,马云对他的十八罗汉坚定地说“互联网就是未来”;在2010年左右,阿里内部对王坚所领导的阿里云项目广泛质疑的时候,马云坚定地支持这一项目,现在我们看到阿里已经由原来一个没有核心技术的公司到今天已掌握了全球领先的云计算技术。马云思考问题的方式是根本性的、哲学性的,这往往使他看得更远、对未来把所握得也更准,而我们广大的IT技术人员的思考往往更技术性、更实操性。


哲学思考就是最根本的思考。在哲学课程中我们学到,哲学产生的原因:一是由于我们人类与生俱来的好奇心,二是闲暇与诧异。通俗地说,就是“吃饱了没事干,于是开始思考哲学”,所以我们看到最开始思考哲学的,在希腊是像苏格拉底这样不用为吃穿发愁的奴隶主贵族,而在我国则是专为统治阶段服务的知识分子,如老子、孔子等。可以说,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表明,这群人的思考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影响最为重大的。王健林曾经就评说,“对人类社会影响发展影响的三类人,第一是思想家,第二是教育家,第三才是政治家/企业家”。
哲学都研究什么问题呢?哲学研究的问题都是我们人类最根本的问题。如,宇宙的性质究竟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是怎样的?世界是怎样发展变化的,是静止的还是发展运动的?人在宇宙中是一个什么样的地位?我们人是如何与这个世界互动的?人的意识具有什么样的活动规律?显然,这些问题的思考与我们要研究的具体问题似乎没有半毛钱的关系。但哲学对这些根本问题的思考最终影响的是我们的根本思维,因而能持久地、长期地影响我们的思维与行为模式,没有用其实是大有用。概括地说,第一,哲学的思考与认识可以使我们更智慧,使我们看得更远、更深;第二,哲学的思考与认识可以使我们更平和、更从容,从而使我们走得更远、坚持得更久;第三,哲学的思考与认识可以使我们能更容易地进行跨界创新,当前的知识分工已经很细,每一领域都很深很窄,若没有根本性的思维,进行跨界的整合与集成,在单一领域的创新已越来越难。
影响我们思维方式的哲学或思想流派,在国内常见的有这么几类。

第一是儒家思想。儒家思想长期以来是我国历朝历代的治国理政指导思想,不过严格来说,儒家思想还谈不上是现代意义上的哲学,因为它并没有去回答哲学的几大根本问题,因此可以说儒家思想更多意义上是一种实用社会学。

第二是道学。道学可以说是朴素唯物主义哲学,因为它有对哲学的根本问题的回答,尽管今天看来,这个回答是很玄妙的。

第三是佛学。佛学的佛理博大精深,它对世界本源的回答,对宇宙演化规律的阐述,对人意识与物理世界的作用关系,均有符合逻辑的定义,因而是古代哲学思想中体系最为完备的。

当然,在现代社会,对我们思维模式影响最大的是现代科学,如现代物理学量子力学,它力图从物理和科学层面对物质、能量、信息、意识的关系进行更准确、更精准的定义,实质上也是对哲学的几大根本问题进行更精确的回答(由于其回答并不完备,很多方面也缺少实证,因此某种程度上也是哲学而不是科学)。对我们国家而言,由于我们从小接受的是马列主义的哲学教育,因而以马列主义哲学角度来思考问题,对知识分子而言是最自然也是最容易理解的。今天,我们就着重从马列主义的核心思想来考察区块链的哲学基础。马列主义哲学最为核心的两大内容,一是辩证唯物论,二是历史唯物论。
辩证唯物论是关于我们宇宙观、世界观的阐述。在辩证唯物论中,首先回答了物质与意识的关系,在这个关系中物质是第一,意识是第二。我们并不是因为有了思想才有世界,世界本身客观地存在着,意识仅仅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其次,在有关世界的发展变化上,辩证唯物论认为这个世界是发展变化的,运动是绝对的,而静止是相对的。再次,在物质与意识的关系上,是物质决定意识而不是相反,意识是对物质的能动反映、主观反映。意识对客观物理世界的反映,其准确性、客观性,受制于人感官的精确度、感知角度,头脑中已有思维定式(信息处理方式),以及情绪、环境中其它人的观点等等的影响。这种反映就像三维物体经灯光照射所获投影一样,并不能代表事物本身,因而往往是主观的、片面的,甚至是扭曲、虚假的。

虽然我们并不能否定人是可以认识世界的,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我们的认识是有局限的,我们的认识世界可以无限接近事物本身,但永远不是事物本身。马列主义的历史唯物论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的阐述。在历史唯物论中,提出了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决定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一般过程。


生产方式又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部分。在这两个部分中,什么样的生产力决定什么样的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又会反作用于生产力、推进生产力的发展或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在社会建构上,又可划分为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又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因而什么样的经济基础就决定了什么样的社会治理架构。从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来看,人类社会是由低级社会向高级社会不断演变发展的过程。我们已分别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未来是共产主义社会。而我国当前正在建设的社会主义社会,所处阶段是初级阶段。

历史唯物论强调了两个观点:第一、社会是发展变化的,而且是从低级向高级发展变化的;第二、社会发展变化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的发展变化,而生产力的第一动力是科学技术。有了马列主义的哲学认识,我们就不难来建构区块链的哲学基础与原理了。

社会关系包括所有关系、劳动者在生产中的地位、分配关系、交易关系与历史记录,在传统信任模式下,无论是熟人信任,还是第三方平台信任,本质上是构建在人的基础上,或者更准确的说是构建在人的意识基础上的。通过马列主义有关意识与物质的关系我们可知,由于意识本身的主观性、片面性与不确定性,就犹如我们把大厦构建在沙滩上一样,这种信任的基础是不稳定的、脆弱的,在诸多的情况下是可能坍塌的。

尽管现代社会的第三方平台信任,力图通过体制、机制及各类程序来避免这一点,但由于本质上仍然不能改变这种信任背后要依靠人的意识这个核心特质。像美国这种号称全球法制最建全、最民主的国家,种种事例表明其背后仍然摆脱不了人的控制的本质。在这个意义上来说,区块链显然就不一样了,它把前述社会关系定义和构建在客观实在的计算机与规则透明的程序算法上,脱离了对人的依赖和人的意识的依赖,因而消除了我们信任关系中最需要解决的不确定、不稳定性。这就像是使人类社会的信任大厦第一次牢牢地打桩构建在坚硬的岩石上。而这个就是区块链信任的哲学基础,就是有这么多的人坚信区块链将由此重新构建诸多社会关系的根本原因。
从历史唯物论来看,促进当前生产力发生重大变化的是人工智能的出现和广泛应用,随着5G等技术的推广,在接下来的10年将是智能技术广泛应用的10年。大规模智能机器人的利用使生产力向智能化全面发展,必然导致对高效、智能的社会协同的需求。社会关系的运行智能化,也成为下个十年必然的方向。区块链显然就是为这一转变而准备的,区块链是一个实现社会关系智能运行的技术,基于它可以广泛实现社会关系如所有关系、交易关系与历史关系在更高信任基础上的智能协同,因而是智能社会生产关系满足生产力全面智能化发展的必然。

在智能社会中,我们生产力的全面智能化将体现在生产资料、生产工具的智能化,如智能工厂、智能机器人、智能医疗、智能电网、智能教育、智能法律/会计师。具有智能的机器不仅仅是把我们从简单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而且可以把我们从很多不需要创新的复杂脑力劳动中解放出来。未来的劳动者将主要从事文化艺术、科技创新、旅游休闲与文化娱乐,而一种新的社会价值观可能就会出现,消费即劳动,即创造价值。那么,在这种社会生产力智能化转变下,我们的社会关系如何全面智能化呢?

首先,我们社会关系中的所有关系原来基于熟人共识、第三方平台确认的将迁移到区块链平台上,未来我们对个人财富的统计只需在区块链上查询即可以知晓。其次,原来劳动者在社会关系中的地位主要基于在熟人群体中的情感联系、第三方平台中基于劳动者的等级关系,也将向区块链中平等、客观的社会关系地位转变。同时,原来劳动者基于情感的、所有关系所决定的分配关系将向基于价值贡献方向转变。

在社会经济交易流通中,原来基于第三方中介控制的中心化市场或平台向去中心化的无中介交易转变。而我们人类活动的所有记录将真实的、客观的并且不可更改地记录在全球性分布式数据账本中,而不再是“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为此,我们可以展望未来基于区块链的社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具有什么样的特征。简单而言,我们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1、确定性/可靠性/安全性;
2、智能性;
3、高效性。